2005年,各种防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可以说是全年最明显的一个趋势。几年前,防抖技术还是专业、高端的象征,无论是
http://word.enet.com.cn/html/keyword/101/101949.html'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佳能的IS还是尼康的VR,都不是一般人接触得到的,而进入2005年,不光是高端的旗舰产品和长焦机,甚至连卡片机都具备了防抖功能。在林林种种的防抖技术称谓背后,其实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种不同的套路:佳能、尼康、松下等为代表的光学派,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类似陀螺仪的装置侦测相机的抖动,同时操作一片悬浮镜片的偏转来消除抖动的影响,典型的机型如佳能的S2 IS、松下的DMC LX1、索尼的DSC T9等;柯尼卡
http://word.enet.com.cn/html/keyword/108/108106.html'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美能达独有的机械派,通过调整
http://www.enet.com.cn/edigi/'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数码相机中CCD的位置来补偿抖动,这个名为AS的防抖技术被广泛采用在
http://word.enet.com.cn/html/keyword/104/104125.html'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柯美高端的A系列和长焦的Z系列相机上,不过进入2005年后,这两条产品线发展缓慢,AS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柯美的窘迫已经暴露无疑;
http://word.enet.com.cn/html/keyword/102/102075.html'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富士的“自然防抖”技术则是另辟蹊径,采用高ISO的方式,提高快门速度,实现防抖,如FinePix F11、Z2、S9500等,虽然这一技术引发的讨论很多,不过目前能够在各类产品包括卡片机上实现高ISO防抖的,唯富士的“自然影像”技术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