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
松下防抖动卡片机的开山鼻祖,和FX5一样都是在2003年10月推出。这款机型在当时的名堂可谓响
当当!采用徕卡(认证)镜头,采用MEGA.O.I.S光学防抖动装置,4张/秒的连拍,还有27mm的厚度。在当年家用
数码相机还比较贫乏的时候,拥有比较高端的配置,而价格又比较廉价的机型确实不多!
待拆机型FX1的正面 而如今,春色依旧,面目已非。不过,它延续下来的FX系列,却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例如同样配备徕卡镜头和光学防抖动的FX9和FX01,凭借各自的特色,目前也是家用市场的中坚。徕卡镜头,防抖动,还有数码相机相机的CCD,集成电路板,液晶屏幕等等,它们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为此我们找来已经损坏的FX1,并进行细致分拆。对了,提醒大家,如果对“徕卡”、“防抖”或者松下有特别感情的消费者,请慎重观看以下画面。(点击以下小图可观看大图)

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拧螺丝那一残忍一幕就免下来了。上面大家看到的是拆开前后机身面板,卸出镜头、CCD、电路板、存储卡槽和电池以后的“残忍”场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CCD系统。
上图中,器件中间发出蓝色光亮的就是松下FX1的CCD了!在CCD的上方还有一个透明的盖子,具体配件的名称不详,但对CCD进行了密封,可防尘。

上图把透明盖子拆卸下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CCD的真面目了。资料显示,这是
松下公司自产的1/2.5英寸330万像素CCD。另外,CCD组件的下方是CCD数据排线,和处理器相接负责数据传输。而上方的则是镜头组件。

来张组件的放大图,可以看到CCD的部分细节了

更清楚了,在手指面前,CCD显得相当小

再来两个角度
CCD背面的处理电路

上图是CCD的数据传输排线和机身电路板的连接接口。在电路板中,估计中央位置上的器件就是
松下的维纳斯修正引擎了,但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的“Venus Engine”标记。
看了上述关于CCD和周边组件的介绍,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款机型所采用的徕卡镜头的内部结构:

单独拆卸下来以后的镜头。右上角是光学取景器,右下角和右边中间是变焦组件,包括电容、驱动马达等。下面,我们就来更仔细地研究下这个镜头

拆开了第一层镜头外圈,塑料外圈附设着电源系统和驱动系统,外圈的内部有螺纹,和左侧镜身上的螺纹对应,用于驱动镜头伸缩等。(镜头背后的是相互连接着的CCD,这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了)

再拆开一层外圈,镜头主体好像含羞答答的,一直躲在里面。不急,我们再拆!

还是看不到“赤裸裸”的镜身,没法,继续拆!

终于,我们见到了镜身的庐山真面目了(上图右侧)。其实整个镜头拆卸的过程是比较容易的,没有螺丝固定,只有卡口。不过看看单单外圈就有4个,不得不让人感叹
数码相机的复杂结构!

再来张镜头组件“全家福”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