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新闻稿中还宣称:“改进型Bionz影像处理器能够高速处理大容量的影像数据,可对已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信息进行进一步的降噪处理,并对最后得到的图像文件进行优化,使拍摄的照片清新自然,得到逼真的画质效果。”
模块化的机内影像处理系统是各大数码相机生产商的看家绝技,例如佳能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Digic芯片,尼康新开发的EXPEED,松下的维纳斯等等,索尼的Bionz也属此列,虽然不知道具体效果如何,但这年头玩的就是个概念嘛。
索尼声称配给α700的改进型Bionz,性能更好,速度更快,由于体验时不允许使用自带的存储卡,所以对此小编也没法评价,不过使用Bionz芯片的α100色彩真实饱满,尤其对人肤色还原极为优秀曾经广受好评,所以据此推断,α700上配用的这个Bionz改进型应该也不会差,虎父无犬子嘛。
佳能的Digic芯片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索尼给α700加上了除尘和防抖技术。防抖最高可达4档光圈的效果,再配合机身优秀的高感光度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可是(凡事就怕个可是呀),防抖并非万灵药哦,尤其对于索尼看家的ZA 85/1.4和ZA135/1.8这两支头来说(原来蔡司是给索尼看家的呀),由于它们身体重,光圈大,焦距长,防抖在上面发挥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建议用户在使用长焦镜头时还是老老实实上脚架吧,对于标变和广角变焦镜来说,防抖+高感光度的组合足以让你随心所欲的应付各种光照环境下的拍摄了。

由于
奥林巴斯申请了超声波除尘的专利(具体来说是以超声波来振动滤镜组件来除尘的专利,这个专利的保护期限似乎是15年,CNS哥几个再忍忍吧),所以其他厂商不得不想点别的办法来对付落尘这个影像传感器的大敌,例如普遍使用的没什么效果的用防抖系统把传感器哆嗦几下(
佳能EOS 400D 和
宾得K10D就是这么干的),有点效果但是付出代价也不低的在卡口后面套个套子,
适马SD 10和SD14就是这么干的,效果的确出色,不过这个套套也是一样要清洁的啊,治标不治本,还有一类就是像α700这样的双管齐下型,一方面给低通滤镜上镀上一层防静电涂层(CMOS工作的时候要不停的充电放电,表面电荷堆积很厉害,特别招灰尘),另一方面用防抖系统把传感器哆嗦几下,希望能把灰颠下来,最后再加上在CMOS组件周围设置吸附胶条,让落下的灰直接被吸附掉(貌似有这个东西,小编曾偷偷的把镜头拧下来扫了几眼反光镜箱,但没有看的太真切),具体效果如何,还是正式上市之后再说吧。
索尼α700还有个不太引人注意,但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蜂巢式40分区测光系统。这套测光系统是从美能达时代继承下来的,胶片机时候CNM三家测光系统各有千秋,但如果说到分区测光,美能达的蜂巢分区是公认的最准的,非常准,准过了使用3D RGB测光的
尼康和16分区的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