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2日,英特尔发布了旗下X86架构移动处理器Atom Z2460,也就是联想K800使用的这枚CPU。实时上,Atom Z2460远不是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上的初次试水,早在七年前,英特尔Xscale处理器就已在移动处理器领域风光无限了,市场占有率已居行业三甲。不过,相比高歌猛进的X86桌面处理器。Xscale处理器业务只能说是赔本赚吆喝,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均及ARM架构对研发资源的分散终于让英特尔痛下决心,将Xscale处理器业务出售给了Marvell。

当年哥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中国有句老话讲的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英特尔始料未及的是,短短两、三年的时间,iPhone与Android手机的出现瞬间引爆了市场对移动处理器诉求。英特尔也是眼睁睁的看着曾经被自己踩在脚下的苹果与高通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与核心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2008年英特尔决议以X86的Atom处理器重新进军移动处理器领域,不过,由于在功耗与性能之间总是没有找到平衡点,Atom总是在与ARM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几经沉浮后,英特尔终于在年初信心满满的宣布,Atom Z2460无论从性能与功耗上都可以和ARM一较高下了。

Atom Z2460宝刀终出鞘
Atom Z2460采用了英特尔全新的Medfield平台技术,基于Medfield,英特尔解决了除基带外所以的方案。Atom Z2460集成了绝大多数的功能模块,包括内存控制器、32纳米的CPU核心、PowerVR SGX 540图形核心、512KB二级缓存、来自ImgTec的视频编码/解码引擎、视频输出模块、双通道LPDDR2内存控制器(每通道支持LPDDR2 800的内存,最大可支持1GB)。而工艺制造上,这又是英特尔的强项了,它采用了堆叠封装的方式来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最终得到了这颗面积大约62平方毫米的产品。单纯比较面积,它比首款双核Cortex-A9架构处理器Tegra 2的49平方毫米略大一些,但基本和市售主流双核Cortex-A9架构处理器差不多。

Atom Z2460架构图
从架构角度来说,Atom Z2460中集成的CPU与ARM阵营的Cortex-A9很相似,比如缓存结构上,Cortex-A9也拥有32KB L1数据缓存和32KB L1指令缓存;指令结构方面二者都是双发射设计,都拥有两个解码单元,指令队列排序后进入整数和浮点运算。在整数方面,Cortex-A9有自己的整数乘法单元,有两个ALU单元(这一点和Atom Z2460相同)。但Cortex-A9相比Atom Z2460,没有专门的FP浮点单元,也没有FP/SSE单元(不支持SSE多媒体指令集),只有一个单独的VFPv3/NEON模块用于处理一些有关浮点计算的操作。英特尔重复设计了部分资源如寄存器、指令序列等来实现对超线程的支持,不过没有增加更多的执行硬件从而提高了效率。所以综上所述,从理论上讲,即便只有单核心,但拥有超线程能力的Atom Z2460性能仍然要好于双核心的Cortex-A9。

理论性能优于双核心的Cortex-A9架构处理器
如果我们对英特尔处理器性能完全不用担心的话,那么它的功耗问题则很令人担心了。之前采用Atom芯片的众多移动产品都是在功耗方面栽了跟头,痛定思痛,英特尔近年来功耗上下足了功夫,这次的Atom Z2460拥有类似睿频加速的功能,能够自动调整处理器频率。当处理器运行任务时,核心频率将以100MHz为单位进行调整,最高可提升至1.6GHz,但最高频率状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使得处理器既能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又能达到省电的目的。在今年的CES上,英特尔通过Atom Z2460测试机演示了一些数据,大致为:待机功耗18mW,拨打3G呼叫时约700mW,3G上网浏览时功耗约1W。在几项关键数据的对比上,Atom Z2460都占有一定优势。

功耗问题改善巨大 <--翻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