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之后,尼康D200已经正式摆在了消费者的面前。通过尼康的大量前期工作,我们已经知道了D200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厂商参数。如果仅仅根据厂商公布的资料分析,那D200的实际性能就应该和旗舰产品D2X相当;而网上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谓无风不起浪,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显然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不过尼康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却不像网友评论的那么激进,无论在什么场合,尼康高层都对D200的市场定位咬的很死:是中端主力而不是专业皇机。究竟是尼康的市场策略保守还是消费者对自己忠于的品牌过分热心了呢?我们将通过这次真机的评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和阐述。
为配合本次评测,尼康中国公司同时提供了D200的“标准推荐镜头”18-200mm f/3.5-5.6G的ED-VR镜头。作为尼康公司为D200度身定做的镜头,该产品能最好的配合D200的机身和功能设计,把尼康相机在机械性能上的优势发挥到极限。(PS:不同的尼克尔镜头在配合D200使用时,其实际的表现是有一定区别的)镜头详细参数如下:
D200详细功能表
传感器 |
DX格式23.6 x 15.8 mm CCD |
有效像素 |
1020万 |
测光系统 |
|
照片格式 |
NEF(RAW)+JPG |
照片尺寸 |
3872*2592 大 1020万像素 2896*1944 中 560万像素 1936*1296 小 250万像素 |
|
JPG(F)=25% JPG(N)=12.5% JPG(B)=6.25%
|
数据处理通道 |
4条 |
AF模式 |
4种 |
感光度 |
ISO 100-1600(基础)3200以上需后期软件辅助 |
白平衡 |
5种预设+自定义 |
色温控制 |
2500-10000 K |
快门 |
30-1/8000秒+B门 |
连拍 |
5fps(JPG)最多37张 |
快门时滞 |
50毫秒 |
对焦点 |
11/7 |
尺寸 |
147 x 113 x 74 mm |
重量 |
830 g(不含电池) |
GPS |
有 |
无线功能 |
支持WI-FI协议 |
单从技术参数上看D200给摄影者带来的最大便利是拥有无线传输协议和对GPS的支持,在这样的支持之下记者可以第一时间给编辑部传输照片,大大提高了新闻的采集效率。同时上传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这样就让存储卡不足的兄弟找到了福音,而GPS功能则主要用来帮助那些喜欢野营和探险的专业背包客。其实这些功能和照片的品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D200上能实现这样的功能,足可见尼康的良苦用心。
回到拍照的本质功能上来说,D200的最大亮点就是其快门。30-1/8000秒+B门 的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D2X的标准,同时该机上也起用了D2X上采用的4通道数字处理技术,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连拍照片的存储速度。
从机械性能上讲尼康的快门是野界顶尖的,没有任何产品能与其抗衡。不过让大家失望的一点是D200依然只能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应该所这点尼康显得太过保守了,经过05年一年的技术发展SD卡无论从容量或速度上说已经突破了过去的极限,从配合D200的高速连拍特性的角度说SD可显然比CF卡更加胜任。
同时D200的传感器依然是DX格式,这一定让许多可以说比较吊大家的胃口。与全幅的相机相比DX无疑是处于下风的,但是网上关于D200成像不输于5D的帖子比比皆是,这点让许多人觉得比较犯晕。我们将在文章的相关部分详细分析D200的成像,看看D200能把DX玩成怎样的境界。
机身设计部分:
|
这三个按键分别对控制相机的感光度、照片尺寸和格式和白平衡控制。这可能是除了光圈和快门拨盘之外,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按钮了。从使用角度说,这三个按钮的使用相当顺手。 |
 |
拍摄模式锁定键:只有按住该键时,拍摄模式拨盘才可以移动,其作用是防止操作失误。 |
 |
拍摄模式拨盘:总共控制无线操作、自拍、单拍、低速连拍,高速连拍等5种模式。其中连拍功能的设置相当重要。拨盘在开锁之后显得非常灵活,档位设计的很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锁定键的重要性。 |
|
快门线控制位:主要用于自拍和特殊角度拍摄。 |
|
对焦模式控制拨盘:对于装有超声波马达的自动对焦镜头而言这个拨盘并不非常重要,不过尼康的产品线历史相当悠久,一些使用F系列传统相机的朋友来说,这个拨盘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老镜头上都没有CPU...... |
 |
镜头卡口锁定:主要作用是防止镜头脱落,尼克尔的某些镜头分量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卡口的松动会引起漏光,对焦失败等诸多问题,因此该部件的稳定性相当重要。 |
|
快门和遮光板:尼康最自豪的部件,D200上的快门性能几乎等同于D2X,可以PK所有的佳能相机快门。 |
 |
闪光灯:D200自带的小型顶闪,默认状态下的亮度标准是1/125秒。 |
|
储存卡插口:D200仅支持CF卡,虽然CF卡拥有容量上的优势,不过从该机高速连拍的特征看,使用SD卡似乎更能体现出其速度快的优点。 |
|
电池舱:使用EL-3e锂电池(不能通用,尼康的其他电池)容量1500mAh,其拍摄巡航能力和气温有密切关系。 |
|
对焦辅助灯和自拍辅助:对焦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测光系统,辅助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D200的暗部对焦速度一般,不过也不排除这种情况是镜头原因造成的。 |
|
无线信号接收装置:通过该设备可以实现相机的遥控操作,同时还能将照片直接通过无线接收协议,上传到网络上。 |
|
景深测试和PUNC:主要针对手动对焦的用户设计,当然也可以用来制造特殊效果。 |
|
相机编号:这部分仅对于需要售后服务的用户有用。 |
|
快门、曝光补偿、模式选择、电源: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件,整体的操作感觉相当棒。快门硬朗而富有弹性,组合键的使用也很顺手。 |
|
观景屏方向操作:主要用以照片的预览。 |
|
取景器和屈光调整:这部分是单反相机的眼睛,从实际使用的情况看,D200的视角比D2X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电子显示也相当的明亮同透,如果是从D70-50升级而来的用户会感到非常舒服。 |
|
测光选择和AF选择:D200有3种测光模式供选择,用来配合3维真彩矩阵。从18-200mm的镜头测试情况看表现不错,虽然暗部对焦的速度并不快,但从没有发生过跑焦的情况。 |
|
包围曝光和删除功能:常用键,主要使用在后期。 |
|
输入输出接口:相当通用的接口,笔者用SONY的数据线依然能完成传输。 |
D200能够在中高挡消费者中引起共鸣,其机身设计也是有相当因素的。从去年整整一年,数码单反相机市场莫名的刮起了一股小型化的风潮。起初小型单反靠其轻便携带的特性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没有使用过胶片机的初学者),但是经过一年的实践考验,消费者们发现350D、α-5D、D50等小型产品存在诸多让人不适应的地方。机身过轻造成了操作手感的缺失,而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小单反的塑料外壳非常脆弱,不能很好的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这点对于维修能力偏弱的尼康而言非常致命)
而我们看到的D200显然没有轻易的去跟风,而是相当扎实的制作了全封闭铝镁合金机身,其总体设计非常类似于D2系列的产品。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D200,我们所看到的机身几乎都是矩形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二字;同时在把手和前拨盘部分D200还使用了比较特殊的橡胶贴层,用以增加摩擦系数,提升操作的手感。
整个D200机身的尺寸为147 x 113 x 74 mm,从尺寸上看D200的体积仅次于D2系列和佳能的“兔子”系列,其同档次的产品中,只有脱胎于胶片机的α-7D与只相当。如果我们为D200配上一颗“小竹炮”,然后装上手托那其外观效果是相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
按键设计:
从整体上说,D200的按键设计和D2X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有功能的摆放成熟而合理,尤其可贵的是,其OS允许我们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进行自定义动作组。虽然拍摄照片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和我们的预想有差别,但是动作组功能的存在可以减少我们在抓拍是的一系列前期操作,这对于抓住“决定性”的瞬间显然是有帮助的。
由于相机的体积“够块儿”因此按键的深度也要比,我们习惯的入门单反来得深一些,这样即增加了操作的手感,同时又能防止意外压迫造成的操作失误。
D200采用新的EL-3e锂电池,容量达到1500mAh,和D70的规格非常接近。尼康电池的续航能力一直是受到大家好评的,如果在适合的温度下集中拍摄超过千次都不在话下。由于这两天上海的天气相当寒冷,气温一般保持在4-5度,因此锂电池的活性打了很大的折扣,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闪过300次快门左右,其顶部显示电池已经接近极限了。
D200采用USB 2.0 Hi-Speed作为数据传输的通道,其接口的规格非常大众化,只要能插进去的数据线都能用。笔者用SONY的数据线来传输将近200M的照片数据,整个传输过程大概在3分钟左右。USB 2.0 Hi-Speed的理论传输速度极限是相当惊人的,不过在实际使用中、数据线、存储卡、以及硬盘速度都会是制约传输速度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