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ark05测试:
PCMark05可以说是本次测试中,唯一一个全部靠硬件配置说话的一个测试项目。哪款产品的硬件配置高,便决定了其在此测试环节中的表现。PCMark05将整个测试划分为5个项目:综合性能测试、CPU子系统、内存子系统、图形子系统及硬盘子系统,每个测试子项目下包含了许多相应测试项目,包含了生产力、互联网应用、娱乐及常规应用四类不同的应用程序。因此在此测试环节中,更注重于产品的硬件配置强大与否,以及搭配是否得当。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务型
点评:
如果说处理器性能在SYSMark 2004SE是决定因素之一的话 。那么在PCMark05测试环节中,影响测试成绩不单单考率到处理器因素。一些配备了高性能独立显示芯片,以及配备大容量内存的机型,在PCMark05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华硕V1J、索尼C12C、三星X11、华硕A8T。
究其具体原因,这些机型除了配置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高性能处理器,还配有诸如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nVidia GeForce Go 7400等高端独立显卡,因此其PCMark05综合成绩比较突出。而在SYSMark 2004SE测试中一枝独秀的戴尔D620由于采用了集成显卡,因此成绩稍弱。
商务笔记本电脑采用集成显卡虽然3D性能较弱,但是却可以加长笔记本电池的续航时间。而配置独立显卡可以让商用笔记本整体硬件性能提升不少,同时让一些对3D性能有更高期待的朋友拥有不错的应用体验。至于如何取舍还要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3DMark03作为一款显卡测试软件,针对显卡提供了四个Game的测试。第一项测试为Wings of Fury这是一个基于DirectX7的测试,使用了vertex shaders 1.1。第二和第三项测试分别为Battle of Proxycon和Trolls Lair这两项测试是基于DirectX8的测试,使用了pixel shaders 1.4和vertex shaders 1.1。第四项测试为Mother Nature,这个场景基于PixelShaders2.0和Vertex Shader2.0引擎,真实的模拟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DMark05加入了对微软directx 9.0C的支持,所以完全支持Shader Model。同时加入的更加详细显示控制面板,可以使用户对测试进行更为详细的画面控制。3DMark05还使用了全新的更为类似游戏的3D引擎,使测试更接近于正常的游戏运行。它包含了三个全新的测试场景,分别为:Return to Proxycon、Firefly Forest、Canyon Flight,通过这三个场景的测试便可以得出分数。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用
点评:
3DMark系列软件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在3D性能进行测试。在此项测试中,笔记本电脑在处理器,显卡,内存容量方面对测试得分都会有作用。不过对3D性能测试最终得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显卡。从测试得分上看,华硕V1J由于采用参测笔记本电脑中规格最高的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显卡,因此在此测试环节中轻松取骄人的成绩,3DMark03的测试分数接近7000分。明基S73G作为一款偏娱乐的机型,成绩也非常突出,3DMark03的分数也超过了6000分,应付主流3D游戏绰绰有余。除此之外,三星X11、东芝M100、方正T550等采用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3D性能都有不错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东芝M100,同样是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 X1300独立显卡,其测试成绩突破了4000分,而其它同样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 X1300独立显卡的机型,有的测试成绩还不到2000分。究其原因,是因为东芝M100采用了高频率,高带宽,大容量独立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X1300显卡,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厂商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同
视频编码测试:
MainConcept H.264 Encoder是一款用于将高清晰视频节目进行H.264编码的软件,因为H.264编码过程对处理器的要求极高,而且MainConcept H.264 Encoder支持多线程操作,因此本测试能够反映出处理器在高负载下进行视频多媒体内容进行压缩的性能。注:视频源为:199MB VOB视频文件转换H.264编码视频文件,仅转换视频,PAL标准。记录转换时间,单位:秒。

15000元以上组

10000~15000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务组
点评:
采用了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T7600(2.33GHz)的DELL D620在视频编码测试中仅用时190.76秒,比第二名ASUS V1J领先了26秒,表现出了强大的处理性能;ASUS V1J和Haier W62G采用了T7200处理器,实力同样不可小觑,217秒左右的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于其它机型。在万元以下组中,TCL T51用时不足261秒,在同组机型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它采用的是主流中高端T5500处理器。个别机型的成绩较低只能说明它们不适合用于视频编码,但它们在移动办公、续航时间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文件压缩测试:
WinRAR是一款强大的压缩文件管理器,而多线程版本的RAR压缩算法提高了在有数个CPU、双核CPU和使用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的计算机上的压缩速度。它内置了一个考察CPU压缩能力的软件,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帮助用户认识不同CPU之间的性能差距,因此我们选择它作为处理器的比较工具之一。测试数据的单位统一为KB/s。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务
点评:
这一项的测试结果和上一项比较相似:DELL D620一枝独秀、ASUS V1J和Haier W62G两翼齐飞,另外三星X11、TCL T51也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我们要再次强调的是,强大的性能并不是衡量商用笔记本的全部因素,各方面比较均衡,同时在安全稳定性、移动便携等方面表现出色的本本才是值得推荐的。
CineBench 9.5测试:
CineBench 9.5这款产品针对的是专业的OpenGL设计方案,并且可以支持Intel的HT超线程技术,甚至多达16路的CPU并行设备。当然,其在测试的项目上主要针对当前显卡和系统的测试项目包括有Cinema 4D Shading测试/OpenGL硬件光源测试/OpenGL 软件光源测试等等。 记录测试时间,单位:秒。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务
点评:
大家很容易注意到,这项成绩大多数机型的得分差距不是很大,这款软件主要是考察双核与单核CPU的性能差距的。从测试成绩上看,采用双核处理器的机型大多用时在54秒以内;而单核处理器的成绩就比较一般了。这说明双核在多任务处理方面确实有巨大的优势,不过如果您并不习惯于“一心多用”,工作时只是专注于某一件事的话,采用单核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仍然是您很好的选择。
硬盘性能测试:
HD TACH是一款专业的硬盘测试软件,它可以模拟硬盘读取的操作过程,评估硬盘在实际应用中的读取速率,通过HD Tach的测试可以衡量平均寻道时间、最大缓存读取时间和读写时间,其中平均读写时间是和平常应用最接近的情况。本次我们选择的HD TACH版本号为3.0.1.0,记录平均读取速率MB/s。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送测笔记本电脑样机并非全新,因此在磁盘读取速率测试中会和新品稍有出入,在此仅作为参考数据。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务机型
点评:
通过HD TACH的测试,我们获得了这些笔记本硬盘的平均读取速率。可以看出,这些一线厂商的笔记本硬盘质量都不错,读取速度差距不大,集中在27.5MB/s~34.5MB/s之间。其中1.5万元以上的高端机型成绩要稍高一些,在速度、散热和静音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ASUS V1J的硬盘性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将5400rpm的读取速度做到34.5MB/s实属不易;万元以下机型同样不乏优秀者:TCL T51和三星R40约33.5的读取速度都十分出色。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国产笔记本的读取速度和国际品牌整体差距不大,但我们还应该留意厂商对硬盘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完善(比如ThinkPad笔记本独有的“五重硬盘保护”技术),只有在硬盘防震等方面具有特殊措施的商务笔记本才是值得推荐的,详细情况可以查看相关产品介绍页面。
重量测试:
毋庸置疑,笔记本的重量是多数人最为看中的因素之一,一台便携的笔记本电脑可以令用户外出办公时颇感轻松自如,然而过高的配置往往意味着较低的移动性能,如何在海量硬盘、高容量电池与整体重量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是每一个笔记本制造商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以下测试数据都是通过专业的电子秤获得,误差不超过1%。我们同样把34款机型分成四组,分别比较它们的旅行重量(即带电池的整体重量)。另外我们还测试了每款笔记本的裸机重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产品导航页面点击查看。图中单位统一为千克kg:

15000元以上

10000~15000元

10000元以下

娱乐商用机型
点评:
我们发现重量在2.3kg以下的笔记本大多集中在万元以上,这些笔记本往往采用轻质高强度外壳,内部配件也大多经过特殊设计,因此具有较高的成本。ThinkPad X60由于没有内置光驱,因此具有较好的移动能力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对多数用户而言,光驱已经不是那么常用了;富士通S6311在1.5万元以上组中仅次于X60,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Acer 3022具有主流PC配置,还能将重量控制在2.0kg以下,可以看出ACER的工程师在便携性方面也是颇有研究的。另一方面,万元以下笔记本的重量普遍偏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产品。